新华社兰州5月25日电 题:“把‘今世愚公精神’继续发扬下去”\n\n  新华社记者郭刚、马莎、周梦蝶\n\n  2019年8月21日,沿着砂石路一路波动,习近

新华社兰州5月25日电 题:“把‘今世愚公精神’继续发扬下去”\n\n  新华社记者郭刚、马莎、周梦蝶\n\n  2019年8月21日,沿着砂石路一路波动,习近

新华社兰州5月25日电 题:“把‘今世愚公精神’继续发扬下去”\n\n  新华社记者郭刚、马莎、周梦蝶\n\n  2019年8月21日,沿着砂石路一路波动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调查调研,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全体情况汇报和八步沙林场“六老汉”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。“六老汉”中郭朝明白叟的儿子郭万刚,作为第二代治沙造林人的代表也在现场。近来,新华社记者回访了郭万刚,以下是他的自述与心声——\n\n  习近平总书记来林场调查时的情形,我至今浮光掠影。\n\n  其时,工人们正在压草方格。总书记走来和咱们亲热沟通,还拿起一把开沟犁,和大伙儿一同干起来。他挥犁的动作趁热打铁,一看就是“老把式”。\n\n  我告知总书记:“咱们就是用这样的人工劳动方法,‘一棵树,一把草,压住沙子防风掏’,三代人完结治沙造林20多万亩。”\n\n  八步沙,“出门八步就是沙”。这儿从前因为比年干旱少雨,寸草不生,隔三岔五就是“黄风黑浪”。1981年,古浪县决议改用承揽的方法治沙。我的父亲郭朝明和其他五位农人,在承揽合同书上摁下红指印,联户组建了这个八步沙团体林场,誓用青丝换绿地。\n\n  现在,通过几十年的据守尽力,占地面积75000亩的八步沙,从曩昔的寸草不生,变成了现在生气勃勃。治沙不只保住了犁地、村庄,一起也改进了咱们的生态环境。\n\n  我清楚地记住,习近平总书记对咱们说,“新年代需求更多像‘六老汉’这样的今世愚公、年代榜样”“要继续发扬‘六老汉’的今世愚公精神”,总书记还鼓动咱们“再接再厉,再立新功……”\n\n  总书记的深切嘱托,不只让咱们备受鼓动,一起也为治沙作业指明晰方向。\n\n  要想让林场“再立新功”,不能只守着本来的摊子,有必要再创业!\n\n  现在,新一代治沙人已顺畅接过“接力棒”、挑起“新担子”,他们用新思想、新科技治沙造林,给八步沙带来新生机。\n\n  近年来,咱们一方面采纳工程治沙、网络治沙等新方法,把沙治住;另一方面在沙生植物梭梭下面嫁接肉苁蓉,拓展了当地老百姓的致富途径。\n\n  肉苁蓉声称“沙漠人参”,这回沙漠里长出来致富的果实了。到现在,咱们现已种了10600亩,每亩地纯收入超越600元。\n\n  “治沙经”念成了“发财经”,咱们走上了治沙又致富的阳关大道。\n\n  现在,每天早晨我都要骑着自行车到林场里转转,看着咱们建立起来的绿色长城,感到非常骄傲。咱们一定要依照总书记要求,把“今世愚公精神”继续发扬下去。只需一年接着一年干,一代接着一代治,像愚公移山相同干下去,一定会风沙变景色、黄沙变黄金! 【修改:唐炜妮】

更多精彩报道,尽在https://nakulvengsarkar.com